古罗马遗址
从地铁站刚出来, 还没有完全从地图里抬起头来, 就见斗兽场伫立在不到五米远处,毫无余地地. 那一瞬间的震慑, 在我的心头一记重锤, 除了惊叹,我再无言语. 这幢圆形灰黑色的高大建筑, 旁若无人, 孤独而苍老, 于无声处, 流淌的是--历史, 两千年的岁月.
待到走近她, 转到另一边,发现历史也被烙上了现代的印记. 斗兽场有好几块拼接而成, 有一部份还是极不协调的红砖.不禁暗笑罗马人的不羁, 连修复斗兽场都这样心不在焉. 后来在导游的讲解中, 才知道这真是冤枉了罗马人. 原来大部分由大理石建成的斗兽场, 被教皇拆了去建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大教堂修得富丽堂皇, 却将斗兽场留在风雨飘摇中. 后来,后任教皇自觉有愧, 提出捐赠修复部分斗兽场,又吝惜钱财, 结果就捐出这个不伦不类的红砖块. 虽然不协调,也是聊胜于无, 挽救了斗兽场在岁月剥蚀中坍塌的命运.
在入口处,被若干导游询问要不要导游服务. 一问价,发现除了门票, 只需要付9欧就可以跟着听故事,真是不错呢. 导游是一名可爱的意大利女大学生,棕色皮肤黑头发, 高耸的颧骨, 浓黑而高挑的眉毛, 真是天然一派索非亚.罗兰式意大利美女的清爽利落的艳丽. 导游的英语虽然有口音, 却非常流畅, 加上讲解时表情和肢体语言都很丰富, 让我们都觉得听她讲故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更何况她说得是那么久远而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进到斗兽场, 历史的痕迹无处不在. 圆形的观众席,原本是大理石砌成,被教皇拆了之后, 只剩下斑驳的石头基座, 历经了两千年的沧桑而更沉默. 在缝隙中蓬蓬勃勃地生长着的荒草, 却是没心没肺的一幅样子, 更衬托出整个斗兽场衰老和苍凉. 天是阴沉的, 如果不是游人如织, 这苍凉就要长在心里了.
导游还在继续以铿锵的语调不知疲惫地说着. 斗兽场是古罗马人欢庆的场所. 如果国家在战争中取胜, 国王就会在斗兽场开始长达几个月的狂欢, 与民同乐, 而这个乐子就是战俘和牲畜的鲜血. 被选定参加斗兽的人和牲畜都被事先关在斗兽场地下的半人高的小洞里, 根据下场搏斗所需要的结果, 或者不与食物, 或者给某种药物, 使人更强壮或无力. 在斗兽开始的时候, 搏斗双方都被安置在升降台上, 从地底慢慢升起, 升到血腥残酷的命运里, 供旁人取乐. 如果有人居然挣脱了被安排的死亡, 等待他的不过是下一次更残酷的角斗, 区别只在于他能在这条不归路上走多远. 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可贵. 两千年前的勇士生命可以如此被践踏, 而现在即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我, 都能安享生命的权利和尊严, 幸运如斯.
从斗兽场出来, 我们下午去了古罗马遗迹. 这是古罗马城的中心, 包括皇帝的宫殿, 议事厅等中心建筑, 曾经是整个古罗马帝国的中心. 然而战乱早使之成为废墟, 只在断瓦残垣中, 依稀可寻往日的荣光. 导游一再提醒我们记住这是两千年的历史, 并反复要求我们动用想象力. 为了帮助我们想象, 她还有一本画册, 能把古罗马曾经的辉煌再现在这片废墟上. 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 那些导水系统的设计, 那些在地底三层尤能通风采光的智慧, 我只有一再叹服.
第一次, 我对向来引以为豪的中华文明不能那么理直气壮了, 这是不是因为我对于中华文明的想象力过于贫乏呢? 但愿如此.
Saturday, July 08, 2006
Friday, July 07, 2006
佛罗伦萨(05/20/06--05/22/06)
也许她的旧译名更象这座城市:翡冷翠. 她的光芒是内敛的,在远处看, 她似乎只是一块普通的玉石,还蒙着历史的尘埃,只有走近了,才能感觉到她静静散发的温度和光彩.
圣玛丽亚教堂(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从灿烂的威尼斯,刚到佛罗伦萨的时候,真是失望呢.和威尼斯热烈的色调相比,佛罗伦萨的土黄色和深褐色的建筑,使这座城市显得格外沧桑和破败. 然而,佛罗伦萨是不会刹那展示她的魅力的,体会佛罗伦萨,更象品一杯好茶,入口也许并不惊人,回味却悠长.也许某一座不起眼的建筑,就出自一位大师之手,也许某一个破旧的窗户中就藏着很多的故事.
圣玛丽亚教堂是一幢有故事的建筑,但没有人会说她是不起眼的建筑. 虽然是世界至今最大的教堂之一,身处佛罗伦萨窄窄的街巷中,圣玛丽亚教堂不像其他的大教堂那样有开阔的前庭后院. 然而, 她绝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引人注目. 她的外观不是通常的灰色,而是白色和绿色的大理石拼接而成的花纹,她的顶部也不是黑色,而是鲜艳的橘红色.岁月的剥蚀,使有的外墙已经开始变成灰黑的颜色, 但是坚持保持历史原状的意大利人并没有把她还原成本来的鲜艳, 任由时间刻画它的痕迹. 然而, 从保持较完好的部分, 我们不难窥见她在十四世纪全盛时期的风采. 看惯了佛罗伦萨的沉闷的色调, 以为这就是佛罗伦萨的风格.不曾想,佛罗伦萨人把他们的想象力和激情倾注在这座大教堂了. 想想, 整座教堂的外墙, 都是绿色和白色的花纹, 再配以橘红的拱顶,在一众外观以灰白为基调的教堂中, 是多么桀骜不群. 她不素雅, 她不开阔, 她也许不符合你的审美观, 然而没有人能够忘记她的存在.
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y)
无可争议,乌菲兹是世界最好的美术馆之一.地处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乌菲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收藏无疑是具有权威性的. 在乌菲兹的收藏中,波提挈里的作品是一大亮点. 他的<维纳斯的诞生> 和<春天的寓言>挣脱了沉重的宗教画的题材和暗淡的色调, 美丽的女神维纳斯是他钟爱的主角,鲜艳明亮的色调一扫沉闷, 带来一派勃勃生机. 在他的画前,你会感觉生活是那么充满了希望和欢乐, 这,也许就是文艺复兴的主旨吧.
但是, 乌菲兹或意大利人最推崇的人毫无疑问是达芬奇. 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其他的艺术家, 如米开朗基罗或拉菲尔, 达芬奇是一个全才--这正是乌菲兹美术馆中的达芬奇展室的主题. 他首先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 他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萨>至今是有史以来享誉最高的一幅画作.同时, 他是一名杰出的工程师, 他设计的能同时显示时分秒的机械钟,今天看来仍然工艺精湛 ;他主持设计了有三层楼高的巨大铜马的浇铸工程,鬼斧神工.他是一名科学家, 他将他对几何学,人体和光影的研究体现在他的画作中,简单的对比研究发现,达芬奇笔下的肖像画,其光照和阴影是真实场景的精确再现. 这样的一名旷世奇才, 难怪意大利人如此引以为豪.
在美术馆小憩的片刻,遇见一对亚洲的老夫妇, 衣着考究, 显然是对生活认真的人.老太太腿脚不便, 老先生用轮椅推着她四处游览. 可能体力有限, 他走不了多久, 便要休息一会儿. 这样的相濡以沫让我如此感动, 以至于终于忍不住问ZX:"如果我也不能走路了,你也会这样推着我吗?".眼前突然冒出作不解状的无辜的大圆脸:"你不是能走路吗?" --果然... ^O^
不过, 既然我还有健全的双腿,我们可以一同去到远天之下任何想去的地方,又何必执著于这"如果"的一念之间呢.
学院美术馆(Gallery of Acamedia)
米开朗基罗不是一名如达芬奇般的全才,然而他是一位更有激情和表现力的艺术家.学院美术馆收藏的他的杰作<大卫>可谓体现了人类对美的最好的诠释.
在犹太人的历史和传说中, 牧羊人出身的大卫, 年少时就独力杀死了当时人人惧怕的巨人哥利亚, 一个侵犯犹太人部落的外族的将领.从那时起,大卫就是犹太人心中的英雄,直至他成就为王. 虽然,在他统治的后期,大卫也做了不少昏庸荒唐的事情,但是犹太人永远拥护他,尊他为王. 这样的一个身世出众,经历离奇的人物, 当然是后代艺术品的主角不二人选. 在以大卫为题材的画作和雕塑中,大卫有时是长发披肩的艺术家(他擅长弹奏竖琴), 有时是体格瘦小的牧羊人, 有时是手持哥利亚人头的少年勇士.甚至, 在卢浮宫的收藏的一幅画作中, 大卫头戴红帽,身披蓝袍,肌肤光洁,带着轻蔑戏虐的表情,看着哥利亚的头--这样的一个带着女性特征的大卫,独特得不容忽视.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无疑是所有的大卫中,最完美的一个. 他身形高大,健硕的肌肉,蕴含着无穷的爆发力.五官立体完美,配着精致的卷发,是符合希腊人的完美标准的脸庞. 他的姿态并不张扬,似乎是随便地站立着, 可是从他紧锁的眉头, 专注的双目, 紧绷的身体, 和紧紧握着石块而筋脉暴张的手,不难感觉到那一触即发的力量.<大卫>是如此成功地诠释了人类对于美的认识,以至和米开朗基罗不合的达芬奇和拉菲尔也赞不绝口.
从学院美术馆出来,发现外面已经排起长长的队,毋庸置疑,等候长达两个小时的人群, 都是为了瞻仰一件传世杰作--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米开朗基罗广场(Plazza Michelangelo)
将近黄昏, 地处高处的米开朗基罗广场已经聚集了不少游人,因为这是俯瞰佛罗伦萨的绝佳去处. 广场的正中,伫立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的复制雕像,在黄昏的逆光中,嵌在远处的蓝天中的大卫,显得更高大威武.在广场的围栏旁, 簇拥着三三两两的游人,有的情侣在深情相拥, 年轻无忧的笑脸, 在柔和的阳光中格外动人. 这一刻, 没有人能够否认, 佛罗伦萨是一个浪漫的城市, 虽然她从不以此著称.
从米开朗基罗广场, 佛罗伦萨全景近收眼底. 穿城而过的河水, 犹如一条玉带, 横跨的一座座桥梁有如颗颗明珠点缀在上面. 其中,最明亮的一颗就是著名的Vecchio廊桥,远处的廊桥倒映在水面,和整个城市一样,发出橙黄色的光芒.河的北岸, 圣玛丽亚大教堂此刻显出了她的恢宏. 她的强烈的对比色, 在夕阳中也折射出柔和的光泽, 在白天看来色彩过于强烈的拱顶, 此刻却和整座城市融为一体, 但是又跃然成为一个亮点.如果佛罗伦萨人不是运用色调的高手, 那他们一定是在夕阳下设计了整座城市. 所有在日光下看起来过于张扬或灰暗的建筑, 在夕阳下无不浑然一体, 一同构成了这无比柔和温暖的小城.
从米开朗基罗广场出来,暮色更深.黄昏的阳光,正星星点点的洒在河面上,随着水波荡漾开去.一如既往的安静,却是不一般的暖意,让人只愿此情此景就此定格.这一刻,有潺潺流水,习习晚风,暖暖的黄昏,和我们,同看夕阳.
圣玛丽亚教堂(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从灿烂的威尼斯,刚到佛罗伦萨的时候,真是失望呢.和威尼斯热烈的色调相比,佛罗伦萨的土黄色和深褐色的建筑,使这座城市显得格外沧桑和破败. 然而,佛罗伦萨是不会刹那展示她的魅力的,体会佛罗伦萨,更象品一杯好茶,入口也许并不惊人,回味却悠长.也许某一座不起眼的建筑,就出自一位大师之手,也许某一个破旧的窗户中就藏着很多的故事.
圣玛丽亚教堂是一幢有故事的建筑,但没有人会说她是不起眼的建筑. 虽然是世界至今最大的教堂之一,身处佛罗伦萨窄窄的街巷中,圣玛丽亚教堂不像其他的大教堂那样有开阔的前庭后院. 然而, 她绝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引人注目. 她的外观不是通常的灰色,而是白色和绿色的大理石拼接而成的花纹,她的顶部也不是黑色,而是鲜艳的橘红色.岁月的剥蚀,使有的外墙已经开始变成灰黑的颜色, 但是坚持保持历史原状的意大利人并没有把她还原成本来的鲜艳, 任由时间刻画它的痕迹. 然而, 从保持较完好的部分, 我们不难窥见她在十四世纪全盛时期的风采. 看惯了佛罗伦萨的沉闷的色调, 以为这就是佛罗伦萨的风格.不曾想,佛罗伦萨人把他们的想象力和激情倾注在这座大教堂了. 想想, 整座教堂的外墙, 都是绿色和白色的花纹, 再配以橘红的拱顶,在一众外观以灰白为基调的教堂中, 是多么桀骜不群. 她不素雅, 她不开阔, 她也许不符合你的审美观, 然而没有人能够忘记她的存在.
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y)
无可争议,乌菲兹是世界最好的美术馆之一.地处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乌菲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收藏无疑是具有权威性的. 在乌菲兹的收藏中,波提挈里的作品是一大亮点. 他的<维纳斯的诞生> 和<春天的寓言>挣脱了沉重的宗教画的题材和暗淡的色调, 美丽的女神维纳斯是他钟爱的主角,鲜艳明亮的色调一扫沉闷, 带来一派勃勃生机. 在他的画前,你会感觉生活是那么充满了希望和欢乐, 这,也许就是文艺复兴的主旨吧.
但是, 乌菲兹或意大利人最推崇的人毫无疑问是达芬奇. 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其他的艺术家, 如米开朗基罗或拉菲尔, 达芬奇是一个全才--这正是乌菲兹美术馆中的达芬奇展室的主题. 他首先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 他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萨>至今是有史以来享誉最高的一幅画作.同时, 他是一名杰出的工程师, 他设计的能同时显示时分秒的机械钟,今天看来仍然工艺精湛 ;他主持设计了有三层楼高的巨大铜马的浇铸工程,鬼斧神工.他是一名科学家, 他将他对几何学,人体和光影的研究体现在他的画作中,简单的对比研究发现,达芬奇笔下的肖像画,其光照和阴影是真实场景的精确再现. 这样的一名旷世奇才, 难怪意大利人如此引以为豪.
在美术馆小憩的片刻,遇见一对亚洲的老夫妇, 衣着考究, 显然是对生活认真的人.老太太腿脚不便, 老先生用轮椅推着她四处游览. 可能体力有限, 他走不了多久, 便要休息一会儿. 这样的相濡以沫让我如此感动, 以至于终于忍不住问ZX:"如果我也不能走路了,你也会这样推着我吗?".眼前突然冒出作不解状的无辜的大圆脸:"你不是能走路吗?" --果然... ^O^
不过, 既然我还有健全的双腿,我们可以一同去到远天之下任何想去的地方,又何必执著于这"如果"的一念之间呢.
学院美术馆(Gallery of Acamedia)
米开朗基罗不是一名如达芬奇般的全才,然而他是一位更有激情和表现力的艺术家.学院美术馆收藏的他的杰作<大卫>可谓体现了人类对美的最好的诠释.
在犹太人的历史和传说中, 牧羊人出身的大卫, 年少时就独力杀死了当时人人惧怕的巨人哥利亚, 一个侵犯犹太人部落的外族的将领.从那时起,大卫就是犹太人心中的英雄,直至他成就为王. 虽然,在他统治的后期,大卫也做了不少昏庸荒唐的事情,但是犹太人永远拥护他,尊他为王. 这样的一个身世出众,经历离奇的人物, 当然是后代艺术品的主角不二人选. 在以大卫为题材的画作和雕塑中,大卫有时是长发披肩的艺术家(他擅长弹奏竖琴), 有时是体格瘦小的牧羊人, 有时是手持哥利亚人头的少年勇士.甚至, 在卢浮宫的收藏的一幅画作中, 大卫头戴红帽,身披蓝袍,肌肤光洁,带着轻蔑戏虐的表情,看着哥利亚的头--这样的一个带着女性特征的大卫,独特得不容忽视.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无疑是所有的大卫中,最完美的一个. 他身形高大,健硕的肌肉,蕴含着无穷的爆发力.五官立体完美,配着精致的卷发,是符合希腊人的完美标准的脸庞. 他的姿态并不张扬,似乎是随便地站立着, 可是从他紧锁的眉头, 专注的双目, 紧绷的身体, 和紧紧握着石块而筋脉暴张的手,不难感觉到那一触即发的力量.<大卫>是如此成功地诠释了人类对于美的认识,以至和米开朗基罗不合的达芬奇和拉菲尔也赞不绝口.
从学院美术馆出来,发现外面已经排起长长的队,毋庸置疑,等候长达两个小时的人群, 都是为了瞻仰一件传世杰作--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米开朗基罗广场(Plazza Michelangelo)
将近黄昏, 地处高处的米开朗基罗广场已经聚集了不少游人,因为这是俯瞰佛罗伦萨的绝佳去处. 广场的正中,伫立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的复制雕像,在黄昏的逆光中,嵌在远处的蓝天中的大卫,显得更高大威武.在广场的围栏旁, 簇拥着三三两两的游人,有的情侣在深情相拥, 年轻无忧的笑脸, 在柔和的阳光中格外动人. 这一刻, 没有人能够否认, 佛罗伦萨是一个浪漫的城市, 虽然她从不以此著称.
从米开朗基罗广场, 佛罗伦萨全景近收眼底. 穿城而过的河水, 犹如一条玉带, 横跨的一座座桥梁有如颗颗明珠点缀在上面. 其中,最明亮的一颗就是著名的Vecchio廊桥,远处的廊桥倒映在水面,和整个城市一样,发出橙黄色的光芒.河的北岸, 圣玛丽亚大教堂此刻显出了她的恢宏. 她的强烈的对比色, 在夕阳中也折射出柔和的光泽, 在白天看来色彩过于强烈的拱顶, 此刻却和整座城市融为一体, 但是又跃然成为一个亮点.如果佛罗伦萨人不是运用色调的高手, 那他们一定是在夕阳下设计了整座城市. 所有在日光下看起来过于张扬或灰暗的建筑, 在夕阳下无不浑然一体, 一同构成了这无比柔和温暖的小城.
从米开朗基罗广场出来,暮色更深.黄昏的阳光,正星星点点的洒在河面上,随着水波荡漾开去.一如既往的安静,却是不一般的暖意,让人只愿此情此景就此定格.这一刻,有潺潺流水,习习晚风,暖暖的黄昏,和我们,同看夕阳.
Monday, July 03, 2006
威尼斯(05/19/2006)
威尼斯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 也是一个矛盾的城市--喜爱她的人赞不绝口, 不喜爱她的人颇不以为然. 为了去不去威尼斯,我在计划的时候真的是颇费思量. 到了威尼斯之后, 我庆幸我们来看威尼斯了,在她被海水淹没之前(注1).
威尼斯并不大. 我们短短的一个下午的时间,不但参观了学院博物馆(Academia Museum),还穿行威尼斯好几趟.威尼斯小街总是临着湛蓝的海水,街边满是各种服装店,工艺品店,冰淇淋店,才真正理解了小学语文所学的"琳琅满目". 放眼望去, 水路的两旁都是色彩鲜艳的小房子, 橘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映着蓝蓝的海水, 说不出的温暖和舒坦. 房子的窗口,探出更热烈的艳红的小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使这一股清爽而浓郁的生活气随风弥散开来. 在错综复杂的小街中穿行,迷路简直是一定的.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不需要匆匆赶路的下午, 在这么可爱的小街中, 而且有随手可得的意大利冰淇淋,迷路又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不知什么时候,水路变得开阔起来.登桥远眺,才发现竟是威尼斯最经典的一个特写.宽阔的水路,延伸到天际, 远处的高大的教堂被勾勒出一个灰色的轮廓,不知是因为阳光的缘故,还是水汽氤氲,教堂竟似漂浮在半空中一般. 在看惯了威尼斯的小巷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她也有如此大气的一面. 桥下,街头艺人在演奏萨克斯, 绵软的乐声和海风交杂着,飘了过来. 驻足在桥上,多日来因为旅程匆忙赶路的我们,此刻象海水中浸泡的海草一般, 真正柔软地舒展开来.
绕了无数弯路,我们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圣马可广场. 这里的鸽子,比想象中还强悍很多.为了留下一张和圣马可广场的鸽子们悠然相处的经典照片,我们留下了无数和鸽子坚强斗争,但终于不敌的狼狈场面. 广场上的教堂非常别致. 它本身并没有多精美或宏伟, 但是教堂门顶上四匹威风八面的大铜马,却给教堂增添了与众不同的气势.这可不是一般的铜马, 曾作为国宝被拿破仑抢到了法国--没想到颠沛流离也成就了它们不凡的身价呢.
登上教堂的露台,整个广场和远处的水天一色,尽收眼底.在广场的尽头,伫立着曾经作为威尼斯国门(注2)的大石柱.据说,从前死刑犯就是从石柱中拉出去行刑,所以威尼斯人都忌讳从石柱中走出圣马可广场.可是, 即使是走向死亡, 也是朝着碧海蓝天,少一些凄惨,多一份壮美, 威尼斯人竟是无处不尽情地享受上天厚赐的这一方水土.
从广场出来, 我们在广场旁面对海水的酒吧落座休息. 海水在热情的阳光下,更是将它的鲜艳的蓝色发挥到极致.近处,黑色的刚朵拉,三三两两,在满载游人的间隙,得片刻悠闲,凫在海水上随意摇摆. 旁边,是身着白色水手服的帅气的意大利小伙们, 热情地向游客介绍他们的乘刚朵拉游览威尼斯的服务. 而眼前踱过的游人,都衣着光鲜, 神态怡然--多么美丽的人生.
这让我想起了太平洋中海岛天堂夏威夷. 夏威夷的海水是翡翠般的清澈,威尼斯的海水是蓝宝石般的幽深; 夏威夷的游客戏水嬉戏,风情的夏威夷体恤是流行色,一派天真烂漫; 威尼斯的游客观光休闲,时尚的装扮绝不与人雷同,怎一个酷字可以形容. 置身夏威夷,暖风熏人欲醉,几乎以为身在天堂. 而威尼斯,却不会给人这样的错觉, 她是熙来攘往的人间. 但,她肯定是离天堂最近的人间...
黄昏时分,整个威尼斯突然安静了下来.白天喧嚣的人群不知都消失到哪儿去了,只留下水巷中的小木船刚朵拉,在夕阳中拉长了身影. 微醺的海风中, 飘来轻柔的乐声, 威尼斯一点点从金黄,转成赭石,然后是深蓝,只至华灯初上. 千万年之后, 威尼斯是不是也会随着这悠扬的音乐声, 慢慢沉入深蓝的海中, 归于永恒的宁静呢?
注1: 据说威尼斯正在下沉.威尼斯人的口号是:在她被海水淹没之前,来看看威尼斯吧.
注2: 威尼斯曾是独立的国家,后因意大利的强大才归属意大利.
威尼斯并不大. 我们短短的一个下午的时间,不但参观了学院博物馆(Academia Museum),还穿行威尼斯好几趟.威尼斯小街总是临着湛蓝的海水,街边满是各种服装店,工艺品店,冰淇淋店,才真正理解了小学语文所学的"琳琅满目". 放眼望去, 水路的两旁都是色彩鲜艳的小房子, 橘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映着蓝蓝的海水, 说不出的温暖和舒坦. 房子的窗口,探出更热烈的艳红的小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使这一股清爽而浓郁的生活气随风弥散开来. 在错综复杂的小街中穿行,迷路简直是一定的.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不需要匆匆赶路的下午, 在这么可爱的小街中, 而且有随手可得的意大利冰淇淋,迷路又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不知什么时候,水路变得开阔起来.登桥远眺,才发现竟是威尼斯最经典的一个特写.宽阔的水路,延伸到天际, 远处的高大的教堂被勾勒出一个灰色的轮廓,不知是因为阳光的缘故,还是水汽氤氲,教堂竟似漂浮在半空中一般. 在看惯了威尼斯的小巷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她也有如此大气的一面. 桥下,街头艺人在演奏萨克斯, 绵软的乐声和海风交杂着,飘了过来. 驻足在桥上,多日来因为旅程匆忙赶路的我们,此刻象海水中浸泡的海草一般, 真正柔软地舒展开来.
绕了无数弯路,我们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圣马可广场. 这里的鸽子,比想象中还强悍很多.为了留下一张和圣马可广场的鸽子们悠然相处的经典照片,我们留下了无数和鸽子坚强斗争,但终于不敌的狼狈场面. 广场上的教堂非常别致. 它本身并没有多精美或宏伟, 但是教堂门顶上四匹威风八面的大铜马,却给教堂增添了与众不同的气势.这可不是一般的铜马, 曾作为国宝被拿破仑抢到了法国--没想到颠沛流离也成就了它们不凡的身价呢.
登上教堂的露台,整个广场和远处的水天一色,尽收眼底.在广场的尽头,伫立着曾经作为威尼斯国门(注2)的大石柱.据说,从前死刑犯就是从石柱中拉出去行刑,所以威尼斯人都忌讳从石柱中走出圣马可广场.可是, 即使是走向死亡, 也是朝着碧海蓝天,少一些凄惨,多一份壮美, 威尼斯人竟是无处不尽情地享受上天厚赐的这一方水土.
从广场出来, 我们在广场旁面对海水的酒吧落座休息. 海水在热情的阳光下,更是将它的鲜艳的蓝色发挥到极致.近处,黑色的刚朵拉,三三两两,在满载游人的间隙,得片刻悠闲,凫在海水上随意摇摆. 旁边,是身着白色水手服的帅气的意大利小伙们, 热情地向游客介绍他们的乘刚朵拉游览威尼斯的服务. 而眼前踱过的游人,都衣着光鲜, 神态怡然--多么美丽的人生.
这让我想起了太平洋中海岛天堂夏威夷. 夏威夷的海水是翡翠般的清澈,威尼斯的海水是蓝宝石般的幽深; 夏威夷的游客戏水嬉戏,风情的夏威夷体恤是流行色,一派天真烂漫; 威尼斯的游客观光休闲,时尚的装扮绝不与人雷同,怎一个酷字可以形容. 置身夏威夷,暖风熏人欲醉,几乎以为身在天堂. 而威尼斯,却不会给人这样的错觉, 她是熙来攘往的人间. 但,她肯定是离天堂最近的人间...
黄昏时分,整个威尼斯突然安静了下来.白天喧嚣的人群不知都消失到哪儿去了,只留下水巷中的小木船刚朵拉,在夕阳中拉长了身影. 微醺的海风中, 飘来轻柔的乐声, 威尼斯一点点从金黄,转成赭石,然后是深蓝,只至华灯初上. 千万年之后, 威尼斯是不是也会随着这悠扬的音乐声, 慢慢沉入深蓝的海中, 归于永恒的宁静呢?
注1: 据说威尼斯正在下沉.威尼斯人的口号是:在她被海水淹没之前,来看看威尼斯吧.
注2: 威尼斯曾是独立的国家,后因意大利的强大才归属意大利.
Subscribe to:
Posts (Atom)